得利百货商行招配送员一名!
柴达

主题: 一支柴达木骆驼运输队的记忆

  • 作者:?陌离女王
  • 阅读:32302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20/9/21 10:10:14
  • 来自:青海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海西州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1952年,3000峰骆驼集中在香日德,由张子霖、包林、陈云3人负责带队,往西藏运送5万斤面粉。与此同时经国务院(当时叫政务院)批准,由西北局负责成立购驼小组,分赴甘肃、宁夏、内蒙等省区购买骆驼。一队队骆驼长途跋行,远道而来,1953年5月香日德荒滩上,就集中了28000峰骆驼。据有关资料统计,当时全国骆驼的总拥有量约20万峰就是说,除了老弱病残,怀孕的母驼之外,强壮骆驼基本上都到了香日德。经过几个月的准备,分期分批地向西藏运送物资。

准备工作分人畜两个方面。一是给骆驼编号。耳根里挂一铁牌,记有号码:二是踏火生起火堆,将骆驼牵进旺火里,把四蹄的软组织烧死。不踏火容易得蹄眼病,其作用如同打马掌;三是灌菜油。骆驼是高草动物,最爱吃沙柳,沿途既无沙柳,也无其它高草,低草稀蔬的荒草吃不到嘴里,只好灌菜油。出发前灌饱,既积蓄营养,又清热消火。路途按每天4两配给,自身驮运。每驼驮四袋面粉,用统一的黄油布包裹,捆绑结实,以防雨雪淋湿。加上人畜的生活用品,每驮载量重300斤左右。

人的准备主要是编队训练。驼员按军事化要求,有铁的纪律:每人发皮帽、皮大衣、大头鞋一套,口粮带炒面,每天一包豆鼓作副食,一颗大蒜解毒,一包辣椒面生热,抽烟的还发几斤兰州水烟。骆驼身上的东西绝对不许动用,驼不准骑,所驮面粉不准吃,不准用灌骆驼的菜油,鞋底磨穿了,也不准用驼毛铺垫。每个驼员都有30-40印的运输单,记载骆驼面粉的数量,到转运站后,经站长一一过目验收,签字盖章后再放行。骆驼如有病,面粉如遭雨淋或破损,都要如实汇报,一一记录在案,当时,只有骆驼才能解决西藏数万军民的困危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有一些老骆驼客回忆说:那一年的昆仑山上,到处是骆驼队。没有固定的路线,只能大体朝着一个方向,各走各的,即有组织又七零八散。在几个转运站上,一片草原就是一片骆驼,绿草染上了重重的驼色。以每人拉7峰或9峰(他们说,拉单不拉双,双数是不吉祥的数字)计,这批骆驼客近4000人。

有经验的把式(拉头驼的人)专门走夜路。他们瞅准三星方向,就裹着皮袄,缩着脑袋,袖起双手,将缰绳套在臂腕上,半似清醒半似昏睡地向前行进。拉驼靠头驼,训练有素的头驼很懂得主人的意旨,人迈多大的步,它就迈多大的步;头驼走好了,后面就能方过不乱。走夜路,骆驼客们有病倒的、有冻伤的、也有被野狼的蓝幽幽目光吓倒的,却没有一个迷了路的。因此,骆驼客们养成了走夜路的习惯。昆仑山上露宿并不那么容易。晚上温度常常骤降到零下30-40度,稍不注意,睡下是人,天亮是鬼。因此,骆驼客们选择一块干燥地皮,牵出三峰骆驼放倒后,用缰绳头尾相接,组成一个3角,钻进骆驼挡风,也靠骆驼的体温取暖。即使人们想了不少办法,但大自然常常会露出狰狞的面目,向人类进行残酷的侵袭。睛天的太阳下走着走着,远处飘来一朵云,脸色一变,雷电交加,顿时雨雪纷飞,有时还夹杂着冰雹,雨过天晴,又是遍地皆白。饥渴难忍的骆驼客就靠这种“雪豌豆”解渴,拌炒面充饥。一路的劳累困顿,营养不足,可想而知。一上昆仑山,海拔全在4000米以上,大口大口地吸气,也仅能满足人体对氧气需求量的一半。因为海拔每升高1000米,空气中的含氧量就要减少10%,他们的肺活量显得太小了,头脑发胀,嗡嗡直响,嘴唇发紫,鼻孔流血。还有雪盲、疥疮等等。但他们为了早日运到面粉,克服种种困难,还得往前走,有的走着走着,就倒在骆驼面前;有的晚上昨骆驼,早晨怎么也推叫不醒,扒开皮袄看,已经冻成冰人。

高原上的黑鹰一旦发现一具尸体,就黑压压地盘旋而来,围观的人刚离开,就聒噪着扑上去分脏。冰天雪地无法掩埋,驼员们不忍心自己的同伴残遭如比悲惨的下场,建议成立驮尸队,往山下驮运同伴的尸体。可可西里站长齐天然同志宣布,谁能将这些死难者负责运下山,可以享受队长的待遇,章35元的最高工资(当时的工资是队长35元,把式30元,一般驼员25元)。但把问题真正提到众人面前时,又都你瞅我,我瞪你,缩着脖子,往后退。活着是人,死后是鬼,与死鬼打交道,没有惊人的胆量办不到。最后名叫唐刚年的驼员站了出来,当了“驮尸队长”。他分出10多峰骆驼,沿路收尸。尸体都东硬了,用布包裹后驮在骆驼上。晚上,再将尸体一个个解下来,摆在一起,骆驼休息,人睡骆驼。第二天又一个个把尸体扶上驼峰,如此往复1个多月,才来到格尔木荒滩上。他没有直接到转运站,把20多具尸体取下摆好后,才去汇报。这时,齐天然同志也通过电台向格尔木站已经报告了此事。张震寰,赵建忠、许鼎3个人出马,就地掩埋了死难者。后来迁葬到格尔木公墓。骆驼的死亡更是触目惊心。出发时膘肥体壮,上山后骨瘦如柴。远远发现一片草地,就不顾命地挣脱缰绳,抢着去啃。啃草皮时又得跪卧,用唇拱开土皮,用牙揪食草根,往往吃不到几口,有时四蹄再也撑不起来了。主人只好长叹一声,动手卸面粉,解鼻扦,就象遗弃自己的骨肉一样恋恋不舍地遗弃它,开始时,他们把面粉分加在其它骆驼上,很快发现,这样超载,骆驼死得更多更快。于是只好死一峰骆驼,丢下4袋面粉。到了唐古拉骆驼成批成批死亡,面粉也遗弃得一堆一堆。在回来的路上骆驼死碍更多,因为菜油时有时无,不能按定量服下。1953年底至次年初,骆驼客陆陆续续返回香日德。他们去时牵着骆驼,来时有的双手空空。1952年的3000峰骆驼几乎死光了,1953年的28000峰骆驼中回来的也只有200多峰,死亡率达90%以上。人也累得皮包骨头,没有样子了。

这支骆驼运输队不仅是运送了面粉,对西藏人民做出了贡献,而且3万峰骆驼的足迹改变了1951年的行军路线,在昆仑、唐古拉两大山系的西部踏出了一条完整的新路(后来的青藏公路一上昆仑山其走向就是这条骆驼道),青藏公路的勘测任务可以说是由毫无工程知识的骆驼们走出来的,是由骆驼的四蹄踏出来的。在青藏公路之所以顺利勘测顺利通车,他们就当是先驱者,在青藏公路史上驼客们应当单独占一页。


到哪手机都能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